中国新闻marketing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手机:186-1068-1038

电话:0039 3926198888

邮箱:europachinatv@gmail.com

地址: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北京星光影视园5号欧洲华文电视大楼

赵宗彪:一把刻刀下的家国美好

时间:2022-01-08 12:24 阅读:12105 来源:网络

文:史春波

    那个冬天的晚上,天气就像现在这样,冷下来了,夜色又很深,大楼里的灯三三两两都已灭了。穿过办公室里的一排书架,就看到一面白墙,墙上挂满了一个个黑色的木盘,绵延的线条,狭小的空间,是赵宗彪的另一个世界。

 

    记得那晚我们一边喝着小酒,一边聊起木头,他拿出了一把小小的刻刀给我看,这些圆圆的木盘子就是他刻的。空余的时间里,他就握着这把坚硬的刀,一刀刀,在木头里,刻出了一个活生生的江南,刻出了家园风物的万千鲜美,刻出了中国人自由心灵的种种向往。
 
    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他的木刻,觉得新很是奇。第一感觉,这种形式很新,我倒还没见到过。它们和宣纸上的书画相比,更多了一种立体和斑驳之美,和传统的木雕相比,又多了现代的简约诗意之美。其次,我更惊讶,只知道赵先生的文章写的极妙,没想到刻木头也这么好。
 
    其实,文字和线条,纸和木头,平面和立体,传统和现代,只是不同的载体,超然物外的,对美的触觉,情绪和思想都是相通的。

 

    一晃,这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一个场景了。今年冬天,就在几天前,当我收到赵宗彪先生的新书的时候,突然又跳了出来,好像就是眼前的事。

    这本新书就是他的木刻集,封面是就是一块木头,刻着四字书名:木上江南。以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为纲,收录了他的上百个木刻作品,每张图又配了几句文字,隽永优美如诗,是他夫人王寒写的。

    近两年来,我也去看过赵宗彪的多场木刻展,从台州到杭州,已经办了十几场,观众反响爆棚,引起了业内外人士的关注,他的身份也因此多了一个:艺术家。如今,这一个个木刻,从墙上,搬到了纸上,再次看到犹如故人亲切,却又是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那一个个黑白的画面,是一种能让人安静下来的诗意之美,让人沉浸在“人散后,一勾淡月天如水”的情境里。每一根线条一点不复杂,简约自然却又意味深长,它们又是灵动的,意境悠远,可以给你无限的想象。

    飞鸟,游鱼,懒猫,屋檐,城墙,山川,蒲扇,桂花,星空,莲藕,木马,风车等等,都是江南的生活里最平常的东西,但是在赵宗彪的刻刀下,万类霜天竞自由,有了一种温润的力量、情感的厚度和自由的张力。也正是来自于平常的生活,正是这种朴素的,诗意的,纯真的,共情的,引起了观众和读者的共鸣。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喜欢,耐看。

    刻刀是坚硬的,故乡是柔软;画面是有限的,心灵是无垠的;江南是固态的,乡愁是移动的;木盘是黑白的,生活是多彩的。

    比如他刻的一张农家竹椅,一张小凳,一张小桌,桌上是几块西瓜,边上还有一只小猫,这样的画面是静态的,但你看了,会让你想起很多,想起自己小时候,坐在板凳上乘凉,在月下听祖母讲故事,如今都已成为美好的回忆;比如他刻的一个打伞的江南女子,虽然不见面目,却让你看到一种含蓄的美,感受到内心的雀跃,谁的心里没有住过这样的一个女子?比如他刻的蓑衣,锄头,稻草人,让人看到的是乡下的原野,是“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是金黄的丰收乡村的笑语,是日渐远去农耕文明;比如他他刻月下的小舟,刻舟里的莲蓬,你可以看见江南的莲叶何田田,看见荷塘月色里刚与友人泛舟……

     万物有灵,江南的一切是那么美好,春风秋雨,寒来暑往,四季变换,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无论花木还是生灵, 无论是一盆静态的花,还是一只歌唱的鸟,散步的猫,在黑白色的木盘里,是一个空旷和丰富的世界,散发着自由的气息,因为除了画面,还有你还能感受到人的气息,人的情感和故事,记忆和想象,这些超然物外的东西,是艺术的力量,打动人心。

    赵宗彪的木刻看起来只有寥寥几刀,手起刀落,干脆利落,但构思却很巧妙,可以说,简约而不简单,这个点这条线,刻在哪里,用阴刻还是阳刻,用粗的还是细的,怎么布局,都不是随便的,都有着艺术的处理。在以前,木刻是匠人,在现代,赵宗彪如果是个匠人,那么就是一个哲匠,刻着对生活和世界的思考。这种思考,通过一把刻刀一块木头很轻松的表达了。

    我和赵宗彪先生认识多年,他高高瘦瘦,是个硬气的人,或许是和他家乡天台这方风土有关。他热心,真诚,重情义。在很多人眼里,他是谦谦君子,有士人的风范,这在当下是相当难得的。

    在木刻之前,他更出名的身份是作家,文字圈里的人知道,他的笔也和他的人一样硬朗,写杂文,写评论,写文史,字如铜豆一样铮铮作响,这些年已经出了很多本书,这本是《木上江南》是最特别的。我们看到,当年这名在北固山麓意气风发办文学刊物的理想少年,经历了从政、报人之后,如今拿起刻刀,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沉醉在黑白之间,雕琢故乡风物,并且有了不菲成就。

    以笔为刀时,他呈现给我们的更多的是硬朗的斗士;以刀为笔的现在,他给我们的是另一种身份更像是一位沉吟而柔情的诗人。不变的则是那股独立的思想,那颗纯粹的初心。

    无论文字还是艺术,干净,纯粹的人,才会有干净、纯粹的作品。所以,在赵宗彪的木刻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干净的、诗意的世界,是一个温润的、丰厚的江南。这就是他的内心,无谄媚,无俗态,无追名逐利的低趣。写文章也好,木刻也好,纯粹是他的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

    他热爱艺术,热爱家乡。他刻的也是他热爱的过去所忆,刻的也是他热爱的现在所见和未来所想。

    曾几何时,我们发现,家乡发展了变美了,却也让人找不到乡愁了;人的生活富裕了有钱了,却也变得复杂了疲惫了。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浪潮里,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越来越多的人回味过去,过去的家乡,过去的那种简单生活的美好。

    是的,时光终会带走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带走一代又一代的记忆,带走那些曾经熟悉的风物,带走昔日的家园,但是,赵宗彪用一把刻刀,给我们还原了一个共通的心灵家园。它典雅,温婉,散淡,它有记忆,有情感,它干净纯粹,有熟悉的东西,温暖场景,有故人的身影,似乎可以用一切的美好形容。

    世间美好的东西,能打动人心的是情绪,情感,情怀,并以此引发的共鸣。所以,我们应该感谢赵宗彪的这种热爱和他的刻刀,让我们找回了那难以寻觅的乡愁,那久违的平常生活里的诗意和简单美好,找回了漫天星空,辽阔原野,找回了小桥流水,昔日故人,并以此怀想或慰藉,或向往。

    故乡在江南,就是根在江南,所以,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个江南,一把刀,刻不尽江南的无限好,喜悦也好,惆怅也好,愿这样的美好可以在赵宗彪先生的刻刀下继续延续。这是中华文明的延续,也是乡愁的延续。

    (作者系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钱江晚报特稿与评论中心副主任)


Copyright © 2021  欧洲华文电视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