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手机:186-1068-1038
电话:0039 3926198888
邮箱:europachinatv@gmail.com
地址: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北京星光影视园5号欧洲华文电视大楼
兖州严氏泥塑:一块泥团的华丽变身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8月2日讯(通讯员 张慧 崔帅 代岩) 走进坐落于新驿镇的兖州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一间普通教室,记者立刻被眼前展陈架上一个个泥塑形象吸引住了,有古代人物、有神话人物、卡通人物,还有小狗、小马等动物,神态各异、惟妙惟肖,原来这些就是“泥人严”之手的严氏泥塑。
据介绍,严氏泥塑制作起源于清朝光绪年间,最早的创始人是以挑货郎捏泥人谋生。现已被列入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出生于1964年的严士利是严氏泥塑的第四代传承人,他塑造出的作品细致入微,形肖神似,反映的多是蕴含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精神的泥塑,达到了“百物百形,千人前面”,因此也被大家称为“泥人严”。
被记者问道是如何会选择泥塑一行的,严士利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原来他小的时候就喜欢捡学校的粉笔头画画。细心的父亲发现他在绘画上有天赋,就从奶奶那里拿了芥子园画谱,就让他模仿画谱上的那些山山水水、古代人物等。当时他们那里有窑,严士利就从窑里挖窑泥,比着芥子园画谱来捏动物、人物,晾干以后再涂上颜色。
当时由于家境的贫苦他不得不面对生活,推着自行车到城里卖泥塑,这一门手艺变成了他维持生计的手段。但在闲暇之余,也始终没有放弃对泥塑作品进行创新创作。正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让他喜爱上了泥塑这一行。时至今日这份热爱依然没有改变,他往往是一拿起泥团就忘记了时间,一坐就是一整天。
得益于小时候的绘画功底,他通过将绘画与泥塑完美结合,造就了有立体深度感的泥塑作品。
“盘条法是古老的方法,老祖宗留下来的,我现在也坚持用最原始的方法教学生们”,严士利边说边拿起一块泥团演示起来,“像这样用手团好泥条,然后慢慢的打完底、钻洞。先把底雏形盘出来,再用工具慢慢拉出所要的文案来,然后再用布搓光,打出所要的造型,然后进行定位,再慢慢抛光,整个过程就完成了。”说话的功夫,一只活灵活现的小猫形象就捏出来了。
传统民间文化属于消失后便不可再生的资源,所以多年以来他一直坚持将严氏泥塑技艺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自己的学生,并在多地院校及地区讲授雅俗共赏的传统手艺。
谈到严氏泥塑以后的发展,严士利动情地说,这个泥塑是我在艰难困苦的时候坚持下来的,我要把这50多年的积累传与后世,让这门蕴含传统文化与精神积淀的传统手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让非遗文化源远流长。